


井贤栋对刷脸安全问题回答称:“大家放心,任何一个东西因为我们的原因(造成损失),我们全赔,永远不设上限”。
井贤栋介绍,蚂蚁金服的人脸支付从四年前做起,目前已经取得了活体检测的专利,“我有绝对的安全信心。公司安全人员差不多占总人员的25%左右,这是生存之本,业务可以没有,公司可以不在,但是安全肯定在”。他进一步表示,如果用户有任何因为蚂蚁金服原因造成的损失,公司会全赔,永远不设上限。
据《电商报》了解,今年,刷脸支付成为支付行业的一大热点,巨头相争硝烟弥漫。一边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刷脸支付战场打得火热,瞄准线下支付场景,加大市场投入和补贴。另一边刷脸支付赛道迎来了“国家队”成员,10月银联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正式宣布进军刷脸支付市场。
但是,大部分用户对刷脸支付的安全性的担忧,让他们始终对这一新生事物敬而远之。此前,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也指出,针对人脸识别支付应用,线上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存在诸多风险,应用条件不成熟。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由商汤科技担任组长单位、27家企业机构共同组成的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工作组成员单位包括腾讯、中国平安、蚂蚁金服、大华、科大讯飞、小米等企业。可以预见,随着人脸识别国家标准的设立工作的推进,刷脸支付将会迎来进一步的迅猛发展。
蚂蚁金服简介: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称“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称“小微金服”),小微金融(筹)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1] 蚂蚁金服以“让信用等于财富”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2] 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依靠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为中国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
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
蚂蚁金服业务版块
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达客等子业务板块。
支付宝
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是以每个人为中心,以实名和信任为基础的生活平台。自2004年成立以来,截止2015年底,支付宝已经与超过200家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为近千万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拓展的服务场景也不断增加。多年以来,支付宝得到了更多用户的喜爱,截止2015年底,已经拥有超过4亿实名用户,为370座城市提供综合服务超过4000项。
支付宝持续致力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根据2015年双十一的数据,支付宝交易峰值处理能力已经达到8.59万笔/秒。支付宝的支付风险发生概率达到低于十万分之一的水准。
支付宝多年积累的业务能力与卓越的技术能力也为蚂蚁金服的其他业务提供了良好支持。蚂蚁金服旗下的无忧支付工具蚂蚁花呗的支付成功率达到99.99%。理财方面,截止2015年底,蚂蚁金服旗下的余额宝用户已经超过2.6亿,累计为用户带来了近500亿元收益。蚂蚁金服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退货运费险,其累计用户突破了3.1亿,账户安全险累计用户超过了1.2亿。从2010年截止2015年底,五年多来,蚂蚁金服累计为270多万小微经营者累计提供贷款超过6000亿元。
芝麻信用
在个人征信方面,截止2015年底,芝麻信用已经提供了超过3亿次的信用查询和服务便利,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联合惩戒老赖超过22万人。
印尼支付宝
2018年3月22日,蚂蚁金服与印尼Emtek集团联合推出的电子钱包DANA正式上线。通过DANA钱包,印尼用户能方便地进行缴手机费和固话费、缴付水电费、缴纳社保、账单分期等等常见电子钱包服务。
截至2017年印尼智能手机用户过亿,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位居全球第四。2017年4月,蚂蚁金服和印尼第二大媒体集团Emtek建立合作公司,共同开发移动支付产品,为印尼用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孟加拉国
2018年4月26日晚,孟加拉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bKash和蚂蚁金服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通过分享技术和经验与孟方一起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更方便和安全的数字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