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日零时起,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次“停摆”,部分公共服务被暂停或延迟,经济数据发布也受到影响。分析人士指出,“停摆”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还将波及全球市场,影响国际贸易、金融稳定,并动摇市场对美国经济治理能力的信心。
“停摆”期间,海关不会关门,但不少技术人员停薪休假,导致文件和检查延误,给易腐货物、药品等进口带来风险。2018年底至2019年初,美国最繁忙的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受“停摆”影响,货物停留时间增加15%至20%。此外,贸易商办理进出口许可也会遇到麻烦,新的认证、审批、背调都会停止。上次政府“停摆”时,食品和酒类进出口手续大量延误,让贸易商遭受损失。美国政府提出,此次“停摆”可能导致大量岗位“不可逆转地”裁撤,大规模裁员一旦出现,必将影响美国消费市场,需求减弱会影响欧洲对美出口,特别是德国工业企业的经营压力。
“停摆”还会导致大量经济数据延期甚至取消发布,包括与美国经济紧密相关的就业、物价等数据,以及国际贸易形势、进出口价格趋势等。数据缺失预期给不少外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运营带来不确定性。
“停摆”释放出体制失调、政治不稳的信号,会加剧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忧。短期内,黄金等非美避险资产价格上涨,金融市场动荡;若“停摆”持续较长时间,叠加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市场担忧可能演变为恐慌。历史数据显示,“停摆”总会引发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波动率指数明显上升,显示市场波动性更强。与美国政府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企业股价承压明显。当前全球资产市场估值过高,缺乏容错空间,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这类负面事件会抑制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情绪,导致资本转向贵金属等大宗商品,为其价格带来不稳定因素。“停摆”时间越长,负面影响就越大。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停摆”一旦持续下去,美元指数将进一步下跌,与之关联的美元资产也会持续波动,这种波动将在全球市场产生负面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