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日-7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典亚艺博展。现场展出的18.5公分高的七世纪岌多王朝释迦牟尼金佛像,与现存的云南大理国宋代金阿嵯耶观音像遥相呼应,共同诉说着丝绸之路上佛教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壮阔史诗。两尊分别代表中印佛教艺术巅峰的金造佛像,形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世界独一的七世纪岌多王朝释伽牟尼金佛像,由纯金打造,在唐朝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西藏,早年流落在海外,见证着印度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其随佛教东传之路进入我国,恰是文化遗产流动史的缩影。金阿嵯耶观音像作为1978年大理崇圣寺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其高26公分,以1135克的纯金体量成为现存最大宋代金佛,展现着中国化佛教艺术的独特审美。
两尊金佛共同勾勒出佛教传播的时空轨迹:岌多王朝时期,印度佛教造像艺术达至巅峰,随着唐代佛法东渐,其艺术风格经由西南丝绸之路传入大理国。宋代工匠在吸收外来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兼具异域风情与本土特征的阿嵯耶观音像,其纤细腰身与华丽头冠既延续了印度帕拉风格,又融入南诏白族文化特质。
专家指出,本次展出的这尊金佛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是佛教艺术的技术结晶,更是文明互鉴的物证。从恒河流域到黄河流域,金身佛像的塑造技艺与宗教象征,在跨越地理与文化的传递中不断重构创新,最终成就了各具特色又血脉相连的艺术瑰宝。
本届典亚艺博通过如此具有历史纵深的展陈设计,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更得以窥见人类文明交流的复杂图景。这些历经千年沧桑的金造圣像,既是对信仰的永恒礼赞,也是对不同文明之间对话融合的最佳见证,为当代观众理解全球化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