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微博,称自己在西贝就餐时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并直言感觉很“恶心”。面对这一指控,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迅速回应,表示按国家规定,西贝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宣布将正式起诉罗永浩。这场争论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餐饮市场敏感话题的关注。
罗永浩的原文中提到两个关键词:预制菜和贵。这两个点正好触及了当前餐饮市场的痛点。关于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的问题,贾国龙解释说,西贝的菜品是通过中央厨房预处理后在门店制作,不符合预制菜的定义。这种模式保证了成百上千家门店菜品口味的一致性,降低了对厨师个人技艺的依赖,同时提升了效率,这也是许多大型连锁餐饮品牌的常见做法。
然而,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不会去深究国家标准的具体细节,在他们看来,只有新鲜食材现场切配、现炒现做的才不是预制菜。因此,从大众认知的角度来看,罗永浩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妥。
至于价格问题,在消费降级的时代背景下,高昂的价格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例如,在商场B1层的餐饮区,人均二三十元就能吃到一顿环境、服务、口味都不错的饭。而西贝的人均消费接近百元,当消费者支付了数倍于快餐的价格时,自然期待获得数倍于快餐的体验。但西贝提供的核心是中央厨房模式下的标准化出品,这种高昂的价格与“非现做”的消费者感知之间的错位,才是引发不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