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以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的可行性。这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开展此类实战验证的国家。
为何要主动撞击小行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唐正宏表示,此次任务主要是为了测试并验证通过动能撞击偏转有潜在威胁小行星的技术可行性,为未来保卫地球做准备。理论计算和地面模拟终究有局限,只有实际撞击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数据。中国小行星防御计划是一项兼具重大科学意义与技术挑战的深空探测任务。该计划将在联合国相关倡议框架下推进,取得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将与全球科学界共享,助力人类共同提升行星防御能力与体系构建。
近地小行星撞击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历史上多次发生的近地小行星撞击事件,如6500万年前墨西哥湾撞击事件、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及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爆炸事件,都显示了其对地球与生命的潜在威胁。尽管高破坏性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属于极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将造成极大影响。例如,直径10米的小行星撞击能量相当于典型核弹头,这类事件大约每10年发生一次;而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将引发全球灾难和大规模物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