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6日报道,美国制造业的复苏遥遥无期。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主要企业的净利润猛增。乍一看,这似乎体现出美国经济的韧性,但实际上仅有科技和金融行业盈利突出,其他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美国股市再次逼近历史高点,但其中暗藏风险。
5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较上一交易日下跌61点,报收于44111点。1日,美国7月就业统计数据公布后,该指数一度下跌542点,但4日又反弹585点,没有出现崩盘。目前道琼斯指数有望再次挑战去年12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点(45014点)。
对股市形成支撑的是美国企业的业绩。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数据显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二季度利润同比增长率达到11%以上,大大超过一个月前预期的5%左右。
科技和金融业拉动了增长。按行业划分,通信服务和科技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0%和20%左右,金融业利润则增长大约10%。
报道称,问题在于其他行业。在全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的利润增长率远低于11%的平均水平。其中,尤其容易受整体经济影响的制造业、必需消费品和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长乏力,增幅最大的仅为3%,有的甚至利润下降3%。
这些行业的企业业绩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关税。例如,美国宝洁公司预计,关税带来的成本每年最高可达10亿美元,成本增加将拖累业绩。
有时,外国出口企业会通过降价来承担关税负担。自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宣布实施对等关税以来,美国4月、5月和6月的进口价格指数环比分别增长0.1%、下降0.4%和增长0.1%,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基于截至5月的数据,美国高盛集团分析说,外国出口企业可能仅承担了大约20%的关税负担。剩下的80%由进口方承担。在现阶段,几乎全由美国的进口企业所承担。
分析认为,对等关税实施后,企业逐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最终消费者将承担50%至60%的成本。然而,除了富裕阶层,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明显减弱。
各大企业正寻求转嫁关税成本,但尚不清楚商品价格涨幅能有多大。玩具巨头孩之宝表示:“产品上架需要5至8个月,下半年价格很可能上涨。”耐克认为:“今年下半年不得不提高价格。”
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是另一个关注焦点,这些投资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也是未知数。欧盟、日本和韩国在与美国达成关税协定时,分别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5500亿美元和3500亿美元,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
但正如日本方面解释的那样,这些承诺包含了政府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等,并非全是实际新增的投资。
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为528亿美元,而投资意向金额高达1831亿美元。自2022年以来,投资意向金额与实际投资额之间一直存在巨大差距。来自海外的巨额投资承诺最终可能沦为“空头支票”。
报道称,美国要实现特朗普“重振制造业”的承诺,看起来仍需时日。(编译/刘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