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广东惠州某商场内发生了一起惊险事件。一名16岁的高中生小林在与同学激烈游戏对战时突然倒地不起,失去意识,出现濒死呼吸,没有颈动脉搏动。现场人员紧急呼叫120,急救人员赶到后通过AED电击除颤两次才让他的心脏重新跳动,但此时他已经陷入深度昏迷。经过医院ICU连日抢救,小林终于在7月13日恢复意识。医生了解发现,小林放假后连续通宵打游戏到凌晨三点多,只睡了四五个小时又继续玩。过度疲劳、高度精神紧张,最终导致心脏不堪重负,突发心脏骤停。
医生表示,青少年心脏骤停并不是罕见个例。尤其是在暑假期间,许多学生开始通宵打游戏、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形成“报复性放松”,这些看似“放松”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可能正在偷偷损害健康,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对于青少年来说,长时间打游戏、缺乏睡眠、情绪波动大,对心脏是很大的负担。特别是在剧烈的游戏对战中,人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率上升、血压波动,如果再加上连续熬夜、饮食不当、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就可能引发突发性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一旦发展成室颤或心脏骤停,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人很快就会失去意识,甚至在几分钟内死亡。
青少年的身体虽然年轻,但也不是“铁打的”。他们的心脏也会因过度劳累、刺激过大而出问题,尤其是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孩子,在高强度刺激下更容易突发意外。心脏骤停不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少年也有风险,特别是有以下危险因素:剧烈运动或激烈情绪波动,如打游戏、考试、争吵、突然惊吓等;长时间熬夜或极度疲劳;电解质紊乱;基础心脏病未发现;长期久坐不动。
遇到心脏骤停时,第一时间处理至关重要。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检查是否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开始心肺复苏,持续按压胸部,频率100~120次/分钟,直到专业人员到来或患者恢复。如果公共场所配有AED,应立即启用,跟着语音提示进行除颤操作。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越早开始急救,成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