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肖飞因被举报出轨多人而被解除聘用关系。举报信中提到的规培医生董袭莹也因其学习经历和从业经历受到质疑。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安全与公平等公共价值的关注。
董袭莹的履历跨越多个医学专业,包括骨科、医学影像、内科、胸外科以及膀胱癌诊疗指南的撰写。这种跨界在医学界内较为罕见,一般医生终其一生都难以更换专业部门,但董袭莹却轻松实现了。这引发了人们对她是否存在特殊背景或违规行为的疑问。
此外,国家规定医学专业毕业生必须参加不少于3年的规培,但董袭莹的规培时间缩短到只需1年。这一违反医学院基本制度的情况引发了更多质疑。同时,有传言称她在手术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被护士批评,导致肖飞因护短与护士争吵并离场,罔顾患者生命安全。
事件还引发了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教育模式的讨论。传统医学生需攻读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5+3”一体化或临床八年制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而“4+4”模式则允许先接受4年的非医学专业教育,再进行4年的医学教育。该模式本意是为跨专业的申请者提供重新规划职业生涯的机会,实现多学科深度融合。
然而,网民通过董袭莹的事例,怀疑协和利用这一模式的高门槛,为某些学生提供“绿色通道”,损害了教育公平性。董袭莹疑似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主修经济学,与医学类专业毫无关联。她回国后却在协和医学院读了4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研究部分只有27页,内容被认为是图像识别,被认为极其简略。因此,很多人认为,协和医学院“4+4”模式对于那些学了8年甚至更久的专业医学生不公平。
有人指出,这不仅涉及公平问题,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对医生的信任问题。一年的规培是否能让一个学经济学的本科生去做高风险的手术?患者是否有权利知道主刀医生的培训经历?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习,那些速成的外科医生手下的手术刀,合格度严重存疑。
这一事件不仅关乎个人私德,更是暴露了医疗行业的职业操守和监管问题。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职业,医德医术应是从业底线。医院在日常管理中,需强化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行为,不能等到舆论发酵才被动应对。不管网友质疑的问题是否存在,院方都有义务调查并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