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近期曾多次表示与墨西哥、日本、欧盟等方的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但各方却接连否认了美方的说法。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认为,目前针对美国实施的征税政策,世界其他经济体和国家的态度大致可划分为三类。中国立场鲜明、态度强硬,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一些体量较小的经济体认为未来与美国达成某种妥协或许是必然出路。毕竟,以它们目前的体量,很难与特朗普的征税政策相抗衡。这些国家也在持续观望,一方面关注其他国家的反应,期待有国家能与美国正面交锋,迫使特朗普政府改变政策;另一方面留意美国国内局势的变化。如果美国在实现对外征税目标之前,国内经济先出现问题,或许也会迫使特朗普政府改变初衷。
欧洲以及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采取的策略是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通过反制换取与美国之间有条件的妥协。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仅凭单方面意愿或强硬手段,很难实现其对全世界征税的目标。
白宫一直摆出“受害者”的姿态,宣扬所谓的“贸易赤字有害论”,被多方批评。事实上,全球化带给世界的是多赢,在数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国际贸易中获益。当前美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背后遵循着典型的“内病外治”逻辑,即将国内分配不公的问题归咎于自由贸易。许多西方学者,包括美国学者,都承认美国贸易逆差状况其实为其带来了诸多好处,如巩固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使美国成为众多国家的金融中心,吸引大量投资和债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