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资产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之际,中外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支付结算。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杨长江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加剧了美元地位的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机会。近期美国国债市场波动性飙升是一个重要事件,也是必须抓住的机会。
20日,国际货币研究所举行《跨境人民币观察》2024年第四季度问卷成果展示交流会,探讨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超过六成(约68%)的受访企业存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过半(53%)的受访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外汇交易。除美元外,约三成企业报告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份额超过50%,超六成的企业报告其人民币结算份额超10%。外资企业成为亮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使用率从68%升至77%。
近七成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是出于对“资产安全性”的考量,近半数企业是为了优化“风险配置”,还有不到四成认为人民币“收益可观”。然而,有40%以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的贸易伙伴不愿意使用人民币。一些受访企业还指出了人民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障碍,包括可兑换性问题、资本管制以及易受外部影响的问题。
国际货币研究所预测,2024年第四季度计划增加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比例从第二季度的约21.5%上升到第四季度的约23%,第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近24%。2024年,计划增加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美元仍占主导地位,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份额,与人民币形成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