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谚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财经团队来说,在美国国债问题上,他们正面临着远虑和近忧。
近期一些中文自媒体发布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声称到6月份美国将有6.6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美国政府可能无法应对。这是一条假消息。截至2025年年初,美国国债规模为36.1万亿美元,平均每年有7万亿到8万亿美元债务到期,6.6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属于正常情况。美债发行期限长短不一,不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到期。为了支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美国政府通常会借新债还旧债,即再融资。例如,今年2月15日有一笔1062亿美元的债券到期,美国财政部提前发售了总金额为1250亿美元的新债券,不仅偿还了旧债,还有余款。
美国国债的远虑在于借新还旧的不可持续性。美国国债已达到36.1万亿美元的规模,而2024年的财政收入仅为4.9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2024财年的支出高达6.8万亿美元,导致当年财政赤字高达1.8万亿美元。这种状况迫使美国政府继续举债,国会虽履行监管职责,但实际只是不断抬高债务上限,满足政府需求。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国债的近忧则来自特朗普的破坏性政策。特朗普上任后推行了三项措施:瘦身、卖身和抬高关税。瘦身行动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进行,意图大规模裁减政府雇员,节省经费,但效果有限。卖身行动是指通过售卖移民美国的资格来筹集资金,前景并不被看好。抬高关税是特朗普的得意之作,但实施过程却显得混乱。特朗普曾宣称通过关税每天赚取20亿美元,但实际数据表明这只是子虚乌有。关税战引发的市场反应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对国债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特朗普紧急暂停了关税战。
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在高位运行,投资者对特朗普的担忧尚未消除。美国国债的困局是否能够解决,以及特朗普是否会继续采取类似的政策,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