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总结自己不久前的中国行:“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近日,在与美国知名记者、作家、播客主持人埃兹拉·克莱因的对话中,弗里德曼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并尖锐批评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缺乏配套战略,削弱了美国的盟友关系和工业基础。
在这场对话中,弗里德曼用“健身房理论”解构中国崛起:从太阳能板到电动汽车,中国企业历经数轮淘汰终成世界冠军。他认为,美国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形成了高度一致的鹰派共识,将中国视为必须遏制的对手,这种敌意驱动的政策不仅过时,而且可能适得其反。作为一名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认真对待中国的崛起,通过明智而有规划的政策迫使中国完成与美国的合作,而不是像现在特朗普政府那样毫无章法,错失机遇。
埃兹拉·克莱因提到,疫情严重削弱了美国理解中国的能力。弗里德曼表示,疫情期间几乎所有在华的美国商界高管都撤离了中国,导致过去六年里美国在中国的存在感几乎为零。他在中国时感觉仿佛是那里唯一的美国人。此外,美国两党在中国问题上达成太多共识,说中国的好话几乎成了禁忌。这种氛围导致了对中国的普遍回避,美国企业不愿雇佣中国员工,大学也不愿送学生去中国留学。
弗里德曼指出,中美关系的核心始终是美国企业。从70年代末开始,美国企业一直在中国赚钱。即使中美关系变得不稳定,美国企业仍会游说保持现状。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觉得他们从中国获得的利益不如预期,不得不转让太多技术,再加上中国自身技术实力的崛起,这三方面因素彻底改变了这段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