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的锁边林草带和后河坝沙漠阻击区展现了当地在防沙治沙方面的努力。2024年12月9日,麦麦提在承包的沙地里挖大芸。同年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1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玫瑰花苗,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
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蜿蜒,勾勒出漂亮的绿色轮廓。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是中国生态治理创新举措的新成就。近半个世纪,历经数十万人的努力,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终于被“围”了起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横亘于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以南。作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年向前移动100多米的纪录,治理难度很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指出,极度干旱的气候、强大和持续时间很长的风力、细到无处不在无所不到的沙粒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沙治沙成为‘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锁边“合龙”,将有效阻止沙漠继续向外移动。这不仅能防护沙漠周边的农田、牧场和人居环境,也有利于减轻京津冀沙尘暴发生频率和强度。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复杂多变的风沙路径与生态特质,治沙工程秉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治理理念,采用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学治沙模式分类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