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一直是美国的心病。尽管过去十多年里,美国政府试图改变这种依赖,但成效甚微。
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令后,美国意识到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然而,在过去的15年中,美国在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上进展缓慢。由于环境法规限制以及成本和市场因素,美国企业不愿投资稀土产业,导致美国至今在稀土加工和磁铁生产方面仍高度依赖中国。
2010年的中日东海撞船事件后,中国对日本实施了为期七周的稀土出口禁令,这一举措震惊了世界。禁运结束后,中国加强了对本国矿产资源的控制。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产品,特别是电动汽车、燃油车、机器人、无人机、海上风力涡轮机、导弹、战斗机等。这些应用中的稀土磁体虽然体积小,但磁力是传统铁磁铁的15倍,是一种廉价且关键的部件。
这次禁运警示了全世界,尤其是日本和美国这两个中国稀土金属的最大客户。两国都制定了减轻对中国依赖的计划。日本开始储备稀土库存,并从澳大利亚获取矿产资源。而美国在稀土金属加工方面仍几乎完全依赖中国,汽车制造商、航空公司和国防承包商因此处于弱势地位。
美国政府未能找到替代方案来摆脱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关键矿产专家米洛·麦克布莱德指出,稀土是“最具战略性的矿产”,但在解决稀土尤其是稀土磁铁依赖中国的风险方面,美国决策者几乎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