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讨论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并从三个角度论证其政策注定失败。
文章作者葛艺豪认为,尽管美国为施加关税找了诸多经济理由,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在于展示个人权力,迫使中国等国家屈服。然而,这种做法只会带来失望,因为关税对美国的影响比对中国更大。
特朗普声称关税政策旨在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消除贸易赤字、重振美国工业以及对抗中国,但这些目标往往互相矛盾或无法实现。葛艺豪指出,特朗普偏爱关税的原因之一是他相信其他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进入美国市场;另一个原因是关税是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批准就行使的权力之一。
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显示主导地位,迫使各国屈服。上周他匆忙宣布对部分国家暂缓征收“对等关税”,表明那些未积极抵制关税的国家获得了缓征机会,而反抗者则受到惩罚。然而,这使得大多数国家明白,特朗普提出的经济理由只是障眼法,只要他在位,美国就不可靠。
此外,特朗普在国债市场上的退缩也削弱了他的谈判筹码。债券市场的反应限制了他再次提高关税的能力。预计其他国家领导人会尽快达成表面让步但缺乏实质内容的协议,以换取特朗普降低关税,避免破坏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最后,中国自身的韧性也是特朗普贸易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可以通过拉动内需来弥补对美出口损失,并且已有经验表明,在没有美国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制造出好产品。同时,美国将面临更高的通胀率和供应冲击,可能导致滞胀。相比之下,中国可以通过更好的宏观政策解决内需问题,而美国需要的是经济制度变革。因此,特朗普试图通过贸易战迫使中国屈服的目的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