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西藏考古工作汇报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公布了2021年至2024年间西藏考古多项重点成果及一系列考古发现与研究。
在这段时间内,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34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涉及17处古遗址和古墓地。这些考古工作覆盖了西藏7个地市,年代从旧石器时代到吐蕃时期。
经过发掘整理及研究,西藏旧石器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新发现了170余处石器地点,并采集了数千件标本,涵盖了石核-石片技术、石叶/小石叶技术、细石叶技术三套技术体系。在狮泉河、色林错等关键区域进行了多学科协作调查,包括人类骨骸、动物骨骸、炭化种子、出土器物、沉积物和文化层堆积物等。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尚嘎岗遗址和阿里地区革吉县的梅龙达普洞穴,还发现了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等文化遗物。通过光释光测年等技术,显示这些遗物的年代早于距今10万年,证明了10万年前人类已踏上了青藏高原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