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和我吐槽,说自己在公司茶水间刷短视频时,突然收到同事发来的消息:“原来你也喜欢看土味情话合集啊”。朋友当场社死——他明明躲在角落戴着耳机,怎么连看个视频都被发现了?后来才发现,是微信里那个绿色的“发现页”在作怪。当我们随手点开朋友圈定位、用微信运动记录步数时,就像给自己装了个24小时直播摄像头。前几天还有新闻报道,某位女士因为朋友圈暴露定位,被不怀好意的人跟踪到家附近。这些藏在微信里的隐私漏洞,正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的生活变成透明橱窗。
其中一个隐私漏洞是“附近的人”功能。去年夏天,杭州一位大学生小王在图书馆自习时,总收到陌生人的搭讪消息。对方不仅知道他的学校专业,连常去的食堂窗口都一清二楚。问题出在他半年前旅游时开启的“附近的人”功能。这个看似浪漫的邂逅功能实际上是个实时定位器。即便你只是短暂开启过,位置信息也会被保存很久。更可怕的是,有些恶意软件会通过这个入口获取你的微信ID,继而盗取聊天记录。关闭这个功能的方法是:打开微信→我→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关闭“附近的人”。别忘了点击右上角三个点→清除位置信息。
另一个隐私隐患是“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的默认设置。刚在朋友圈发完自拍,马上就有陌生人评论“小姐姐住XX小区吧”。这不是对方会算命,而是你忘记关闭了“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去年双十一期间,上海张女士就因为十条朋友圈暴露了收货地址,遭遇了快递诈骗。那些精心挑选的九宫格照片,可能正在向陌生人直播你的生活动线。防护方法是:进入微信→我→设置→朋友权限→朋友圈→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
此外,第三方授权也是一大隐患。刷短视频时随手点的“微信登录”,点外卖时图方便授权的通讯录权限,这些操作正在把你的社交关系网打包出售。一个程序员测试发现,用新注册的小号授权某购物APP后,三天内就收到7个“可能认识的人”推荐。某些理财类APP甚至会通过好友关系推算你的经济状况。解决方法是:打开微信→我→设置→个人信息与权限→授权管理,清理半年没用的APP,特别是那些要读取“朋友关系”的应用,直接解除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