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遗孀安倍昭惠首次出现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前广场——这是她丈夫遇刺的地方。她身穿黑衣,手拄拐杖,缓缓走向纪念碑,在凝视碑文时露出微笑。这一画面迅速登上日本热搜,引发“哀悼与争议”的讨论。
自安倍2022年遇刺后,安倍昭惠长期低调处理遗产分割,并投身公益事业。她的微笑被一些人视为走出阴霾的象征。然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哀悼需克制内敛,因此她的微笑被认为不合时宜。甚至有网民翻出2024年6月她在扫墓时与汉字墓碑合影时的笑容,质疑其情感的真实性。
安倍昭惠的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家族、政治与信仰纠葛。安倍生前无子嗣,去世后东京核心资产归属婆婆安倍洋子,凸显家族内部权力博弈。安倍昭惠因“森友学园丑闻”与婆婆关系紧张,此次微笑可能反映了她对家族压力的释放。
安倍遇刺案主犯山上徹也的动机直指统一教。调查显示,该教与安倍家族渊源极深: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曾帮助统一教进入日本,安倍本人多次为该教关联团体站台。尽管安倍昭惠公开表示无法接受丈夫遇害,但统一教引发的民怨仍在冲击安倍的政治遗产。
自民党“安倍派”近期力推修宪议程,试图以“继承安倍遗志”凝聚保守派。安倍昭惠此次高调现身,被解读为配合派阀造势。一名自民党议员匿名透露,她需要证明自己仍是“安倍政治品牌”的代言人。
日本社会对“未亡人”形象期待严苛,要求她们终身恪守哀悼姿态。安倍昭惠的微笑打破这一范式,被保守派斥为“失格”。年轻网民则认为微笑是个人自由,不应被道德绑架。社交平台上,“#安倍夫人的微笑”话题下,支持者晒出她与安倍生前牵手出访的照片,力证其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