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面包引发的舆论海啸。北京白领李女士在盒马门店拿起一款看似普通的吐司,结账时发现这片标价16.9元的面包竟比星巴克咖啡还贵。她随手拍下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现象级传播。截至发稿,#盒马面包刺客#话题已突破2.3亿阅读量,这场关于“面包自由”的讨论,正在撕开当代消费社会的隐秘伤口。
4月1日午后,朝阳大悦城盒马鲜生烘焙区,金黄色的面包柜里陈列着各式欧式面包。一款标注“北海道吐司”的产品以独立包装呈现,每片厚度约2厘米,包装上醒目的16.9元价格标签让不少顾客驻足迟疑。有消费者现场测算:购买整袋6片装需支付101.4元,相当于每500克售价高达138元,远超同类型面包市价3-5倍。
企业自由定价的边界成为争议焦点。“觉得贵可以不买”的官方回应将盒马推上风口浪尖。法律专家指出,根据《价格法》第六条,商品价格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但具体执行中,高端超市的“精品溢价”长期处于灰色地带。例如,同款巴黎贝甜可颂在普通超市售9元,在盒马标出18元,消费者是否在为环境体验买单?
网友@面包杀手制作的对比图显示,同规格桃李醇熟吐司(400g)售价仅12.8元,折合每片1.6元。“在盒马买6片吐司的钱,够我在味多美买整个吐司+两杯奶茶。”
记者走访发现,高价面包普遍采用进口小麦、总统黄油等原料背书,但具体克重标注模糊。某款标价29.8元的“黑松露法棍”实际重量仅120克,换算每500克售价达124元,远超黑松露批发市场价。某连锁烘焙品牌创始人透露,原料成本只占终端价格的15%-20%,真正贵在专业烘焙师的人工和店铺租金。盒马烘焙区的运营成本比普通面包店高出40%,这部分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