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时节,宁夏固原市的师生们都会天不亮就出发,徒步往返108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先烈。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30年,成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十三四岁的孩子们用汗水、水泡和十几个小时的坚持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阳春三月,弘文中学初一的学生们开始进入“任山河时间”,学唱革命歌曲,了解任山河战斗历史,并进行体能训练,为即将到来的“百里壮行”做准备。固原市是革命老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在这里诞生。任山河烈士陵园位于彭阳县古城镇,长眠着在“解放宁夏第一次战役”中牺牲的364名解放军指战员。
30多年前,时任固原二中校长韩宏决定带领学生徒步赴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尽管当时有不少反对声音,但韩宏认为这样的经历能让学生们在未来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1995年清明节前,固原二中初一年级6个班372名学生踏上了征程。除少数生病体力不支的学生外,绝大部分同学走完全程。自此,“百里壮行任山河”成为这两所学校的一项传统实践课。
2021年,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师生经历了最艰难的一次徒步。一路上雨雪交加,许多学生的鞋子被雨水泡湿,陷入泥潭,互相协助才能拔出。回程时由于道路泥泞难行,不得不临时改变线路,沿着山顶返回。尽管如此,没有人放弃,师生们相互鼓励,咬牙坚持。初一女孩续珈硕说,这次经历让她更懂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也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到达任山河烈士陵园后,学校会举办庄严肃穆的扫墓仪式,瞻仰烈士墓碑、默哀、宣誓、擦拭墓碑、敬献花朵等。通过这些活动,课堂上的历史事件变得具体而生动,同学们的感触更深。弘文中学党支部书记任皓表示,让学生亲身经历极限过程,比单纯讲道理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