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下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去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各地和有关部门已陆续出台多项产业纾困政策,帮助农民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近期市场走势显示,主要农产品价格趋稳,市场预期有所好转。
今年我国将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出现卖粮难。补贴方面,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并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为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政府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受益省份出资、贡献省份获得补偿的方式,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祝卫东表示,今年将重点打通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破除产销堵点卡点,着力稳预期、稳价格、稳市场。例如,针对奶牛养殖亏损问题,明确要求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促进生鲜乳就地加工转化,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加强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进口对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弥补供需缺口、平衡贸易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需把握好进口节奏和力度,避免冲击国内产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防止谷贱伤农、肉贱伤农,维护好农民利益。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一揽子措施促进肉牛、奶牛等行业纾困,随着政策持续发力,生产经营状况有望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