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7日19时15分,《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突破121.21亿元,超过《侏罗纪世界》,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9名。在国内,这部电影牵连出许多“小人物”的故事,如自带搞笑属性的“石矶娘娘”、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土拨鼠小妖等,这些角色血肉饱满,令人共鸣。
自春节档电影上映以来,记者探访了参与制作《哪吒2》的成都企业、园区及工作人员。他们是一群极致的“细节控”,一群敢开拓的“手艺人”。千鸟动画创始人之一杨科介绍,公司员工日常工作辛苦,这次放了12天长假。尽管参与制作的十分钟片段耗时两年,但杨科认为好的作品一定会被人看见和欣赏,团队会全力以赴。
导演饺子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耗费三年打磨,《哪吒1》大火后,他又带着团队闭关五年继续努力。杨科表示,成都很多制作团队能出作品,靠的是坚持和耐得住打磨的性格。成都创作环境纯粹安逸,容易产生爆款精品。
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产业园内的千鸟动画也是一家缩影。虽然没火之前默默无闻,但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承制的作品。动画人是“i人”,平时交流不多,但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因棘手情况而着急。杨科提到,对于一家业务量已经饱和的公司,《哪吒2》的爆火意义在于员工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