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刘嘉麒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我国首位火山研究领域的院士。在他读研究生时,关于中国火山的研究非常少,国外甚至有专家认为中国没有火山。刘嘉麒不信,背着简陋的背包,从青藏高原到大兴安岭,几乎走遍了中国90%的火山。
在别人看来,地质研究很苦,但对刘嘉麒来说却很酷。他可以和同事们一起到南极考察火山,也可以在夏威夷岛体验火山喷发的壮美。“火山是地球及其他星球上最壮观的地质景观,是星球的灵魂和有生命力的象征。”
2月15日,年逾八旬的B站UP主、被小朋友们称为“火山爷爷”的刘嘉麒来到巴中,面对上千名听众,分享了他眼中的全身都是宝的火山。
刘嘉麒出生于1941年的辽宁北镇。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境贫寒的他几乎辍学。上高中时,学校离家9公里,他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校,冬季天还没亮就得出发。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考大学时他选择了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1978年,已经37岁的刘嘉麒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继续深造。1986年,他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
在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有关中国火山的文献很少,有的文献甚至明确写着“中国根本没有火山,中国的火山资料要从国外获取”。带着“必须自己先把中国的火山搞清楚”的决心,刘嘉麒开始研究中国火山。他撰写的《中国火山》一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火山的方方面面,被认为是关于中国火山最完整的一部著作。为了写这本书,他几乎跑遍了中国90%以上的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