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手中提着装满患者病历的文件袋。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写字楼,而是挂号窗口、检查科室和住院部。这些人就是陪诊师。如今,上海陪诊师的缺口达到了12万人,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
王姐是一名资深陪诊师,从事这份工作已经三年。她记得第一次接到陪诊订单时的紧张与忐忑。那是一位独自来上海看病的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拿着复杂的检查单站在医院大厅里,满脸迷茫。王姐主动迎上去,帮老人挂号、缴费、找科室,全程耐心陪伴。检查结束后,老人拉着王姐的手感激地说:“闺女,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一刻,王姐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陪诊师的兴起并非偶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独自面对看病难题。他们不熟悉医院的复杂流程,听力、视力下降,沟通也变得困难。年轻人工作忙碌,请假陪父母看病常常力不从心。一些外地患者来上海就医,人生地不熟,更需要有人在就医过程中给予帮助。
陪诊师的工作并不简单。除了要熟悉医院的各个角落,掌握挂号、缴费、取报告等流程,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能帮助患者理解医生的诊断和医嘱。面对情绪焦虑的患者,陪诊师还得充当心理疏导师,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