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北京市卫健委召开媒体会介绍,今年将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不少于20家社区记忆门诊,并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此外,还将推进首都公共卫生中心建设。
北京市计划在2024年显著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线上预约就诊率达到92.2%。普惠托位增至3.1万余个,缓解家庭育儿压力。建成316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方便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医疗服务。
北京市将加强“三医”协同信息化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完善号源管理规则,提升电子病历质量,扩展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到200家二级以上医院,覆盖97%的门诊量。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接入医院达到70家。
北京市还将开展“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加强专科建设,确保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卫生门诊达70%以上,儿科门诊全覆盖。支持康复护理等领域和特需医疗服务拓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区。推进有条件医疗机构提供周末和夜间门诊、周末手术等服务。
北京市将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区级覆盖率达到50%。进一步畅通基层预约转诊通道,市属医院全量门诊预约号源提前2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三级公立医院50%门诊预约号源提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落实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基层卫生提质增效示范性项目,研究制定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选优建设方案、稳步试点推广。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新建3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村卫生室全面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以上。强化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管理,巩固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实现有需求“老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