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已经开始忙碌起来。20多米高的煅烧炉熊熊燃烧,一个重达700吨级的核电装备出炉了。这个庞然大物相当于170头大象的重量,其制造难点在于整体锻造。钢锭最大、毛坯重量最大、截面尺寸最大,核心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加热环节需要在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持续3天,出炉后还需经受15000吨级的巨型锻压机反复锻压,确保内外材料的致密性等性能指标达标。
中国一重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使得内部质量达到均匀一致。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家企业能够生产如此巨型的核电装备,关键技术的突破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通过管理提升和工艺优化,产品锻造周期从原来的45天缩短到30天左右,效率提升了30%,成本也大幅降低。
新年伊始,各地重大工程和项目不断推进,掀起投产热潮。从数字基建到民生工程,从交通枢纽到能源基地,一批批重大项目按下“快进键”。北京计划集中推进3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4万亿元。上海安排正式项目186项,计划投资2400亿元,涵盖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河北廊坊国家重点工程廊坊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内部装修及园区道路施工,预计今年二季度将正式投运,建成后可聚集10万卡以上的先进智算中心。
这些项目的逐步落地和建成,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发布2025年重大工程项目相关投资清单,总项目数超过1.3万个,总投资额合计超38万亿元。
眼下,全国各地的建设工地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中,见证各地在新征程上迈出的坚实步伐,聆听新时代建设的奋进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