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民曹先生发现其为孩子网购的一本课外读物《中国民间故事》中存在多处歪曲历史、误导青少年的内容。曹先生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学到民间故事单元时,老师建议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升阅读量,于是他自行购买了这本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书。曹先生在陪孩子读书时发现书中不少内容丑化历史人物,令人气愤。
记者为此专门网购了同一版本图书,仔细翻阅后发现,曹先生认为不妥的内容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但与记忆中的版本有所不同。例如,在《华佗隐名学医》一文中,华佗说要用活人脑子做药引子,曹先生认为这种情节过于夸张血腥,有抹黑中医之嫌。而在《孟姜女》的故事中,孟姜女设计害死仆人的过程描写得非常详细,秦始皇也被塑造成一个为了美色不惜披麻戴孝的猥琐形象,曹先生认为这些内容作为儿童读物并不合适。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少儿读物都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历史逻辑和道德人伦、符合基本常识。他认为该书几处故事情节确实存在问题,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另一位教育专家李明则认为,看故事不能断章取义,应该从整体把握理解背后的寓意。他指出,《中国民间故事》不是历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如果死抠某些字眼会失去文学创作的活力和想象力。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梅杰认为,少儿读物适用年龄偏小,知识储备和辨别能力有限,因此在出版前应该经过更加严格的审核流程。他也表示,民间故事不等于知识性读物,科学性不能作为唯一判定规则,需要兼顾文学性和趣味性。此外,他还指出市面上存在大量仿冒的低质量改写本,这些“改写本”不符合民间故事文本的既有生成模式,容易出现各种粗制滥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