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至,游泳池成为家长与孩子们消暑玩乐的热门地点。然而,作为公共场所的游泳场馆,其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近期多地频发的腺病毒感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就此,我们咨询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儿科的吴鸿波副主任医师。
腺病毒是一种在儿童中常见的引发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和打喷嚏,以及接触传播,例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后再接触口鼻眼等。此外,粪口传播也是其传播途径之一,可能经由受污染的水体传播。
游泳池环境湿润,温度与湿度恰好适合腺病毒存活,加之人员密集,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污染的水体和物品变得较为普遍,从而增加了腺病毒感染的风险。一旦泳池受到腺病毒污染,游泳者可能通过接触或吞咽污染水体而感染,导致一种名为“泳池热”或咽结膜热的病症,其特征包括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伴随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尽管目前针对腺病毒尚无特效药物,但通过有效预防措施可以控制其传播。家长应保持理性,采取以下防护步骤:选择持有卫生许可证并公示水质的正规游泳场所;留意孩子身上是否有开放性伤口;孩子若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应避免前往公共泳池并及时求医;游泳前后彻底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洁身体,特别是会阴部位;佩戴泳镜和泳帽以保护眼睛,减少池水接触;游泳时避免吞咽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