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央行官方网站的最新数据披露,我国的黄金储备量截至2024年6月底维持在7280万盎司,与前一个月相同,标志着连续两月未发生变动。这一情况出现在国际金价于上周五攀升至近一月高位之后,当周涨幅累计达2.48%。市场分析师指出,这体现了中国在增加黄金储备时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策略,倾向于在价格相对较低时购入,避免追高买入。
国际金价方面,上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收于2397.70美元每盎司,接近近期峰值。背后的原因包括美国非农就业数据透露出劳动力市场降温迹象,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从而推高了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际金价今年5月突破2400美元每盎司并屡创新高,中国央行却在那时结束了自2022年11月以来连续十八个月的黄金储备增持行动。实际上,自2024年2月起,央行每月购入黄金的步伐已逐步放慢,三个月内的增量分别为39万、16万和6万盎司。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曾计算得出,中国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增持黄金与国际金价月均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0.751),进一步证明了逢低吸纳而非追涨的策略。
尽管中国央行目前在黄金储备增持上按下了暂停键,业界普遍预期黄金仍将是多国央行调整国际储备组合的关键组成部分。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鉴于当前金价高位运行,适时调整增持步伐有助于控制成本。长远来看,为了持续优化国际储备结构及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央行增加黄金储备的趋势不会改变。
世界黄金协会最近的《2024年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70家全球央行中,81%预计未来一年内全球央行的黄金持有量将增长,此比例创下了该调查自2019年以来的新高。多国央行连续两年黄金购买量刷新记录,显示出对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持续偏好。
针对黄金的未来市场走势,多数机构持乐观态度。花旗分析师预测,基于过去两年央行对黄金的投资需求显著上升,成为黄金开采供应的主要消耗端,推高了金价,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支撑黄金价格,到2025年有望稳定在3000美元每盎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