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支付,是指通过非银行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如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进行扫码付款或转账。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确保《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有效执行,已起草《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实施细则》)。央行指出,《条例》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金融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旨在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将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大类。然而,具体分类方法、新旧支付业务对应关系尚需明晰,因此制定《实施细则》至关重要,旨在明确过渡期安排、新旧业务衔接方式等,以实现非银行支付市场的平稳过渡。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近年来非银支付机构业务量迅猛增长,年交易量已超过1万亿笔,涉及金额接近400万亿元,服务覆盖逾10亿个人用户及数千万商户。鉴于支付业务与民众财产安全紧密关联,《条例》及《实施细则》旨在敦促各支付机构依法依规运营,切实保护用户权益。
关于《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的具体影响,记者了解到,央行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量了相关条款对支付机构经营及支付服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现存支付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过渡期。此外,确保对同一许可事项采用统一审查标准,力图使支付机构行政许可工作做到公开透明、依据充分、流程规范。
《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 坚持依法行政:《实施细则》严格遵循《条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细化相关工作要求和办理流程,以实现支付机构行政许可工作的公开透明、依据充分、流程规范。同时,适当下放部分支付机构变更事项审批权限,旨在营造更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