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考结束后,居住在安徽的赵曼,在浙江一家医院妇科被诊断出卵巢早衰,当时她未满19岁。“医生当时说的话,大部分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你的卵巢状态相当于40多岁’这句话,当时很受打击。”赵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近年来,国内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女性分享了被诊断为卵巢早衰的经历和治疗过程,她们的年龄从十几岁至三十几岁不等。2020年,国际绝经学会发布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国际绝经学会白皮书》提到,全球人群中1%的女性可能遭遇卵巢早衰。依据国内相关诊疗指南,国内卵巢早衰的发病率约为2.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孙莹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所在的门诊,经常能遇到卵巢早衰的年轻患者。现在国内卵巢早衰的叫法已经成为习惯,国际上10年前就已不用卵巢早衰这个词,而是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来替代。
卵巢早衰是POI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闭经、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症状。近年来,学界普遍认为卵巢早衰不能体现疾病的发展过程,目前更倾向于使用POI。
被忽视的“信号”
从卵巢正常,到功能下降,再到早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到的多名卵巢早衰受访者中,确诊前,基本都出现过月经紊乱或闭经等方面的信号。
赵曼16岁时开始停经,这发生在她过度节食减肥之后。2020年,她刚上高一,为了减肥,她疯狂节食一个多月。高中三年,她几乎没有月经。因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赵曼未将停经放在心上。高考结束后,赵曼才开始重视月经异常这件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杨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青春期后,女性应该关注自己的月经状态。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感染等因素有关,长期放任不管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女性的月经是否能来,和身体脂肪含量有关,太瘦的女性可能会出现卵巢功能下降甚至闭经的可能性。短期内体重的迅速变化,或是精神焦虑,都可能导致月经周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