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癌细胞是自私、充满竞争性的,为了满足无限增殖它们会从周围的一切虐夺生存所需的能源。现在,一项颠覆性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癌细胞隐秘的一面。和自然界的很多其他群体一样,
部分癌细胞也表现出利他主义行为:为了帮助周围其他癌细胞生长,它们甚至会自我牺牲。
这种无私的合作关系,可能令未来的研究者找到开发更有效癌症疗法的线索。在接受治疗之后,肿瘤复发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以乳腺癌为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有7%到11%的几率会在接受治疗的5年内复发;对于中晚期患者,这一比例还会更高。为了解开在乳腺癌治疗中,部分癌细胞得以继续存活的原因,新加坡国立大学Leong Sai Mun教授领导的合作团队开展了历时10多年的研究。近期,他们的发现刊登于Molecular Cancer期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采集了处于不同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对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了miRNA分析。其中,在一类
高表达miR-125b
(一种非编码小RNA)的癌细胞身上,出现了一对看似矛盾的过程:一方面,
当暴露在化疗药物中时,这些癌细胞会释放两种蛋白——IGFBP2和CCL28,促使相邻的癌细胞对化疗产生更强的耐受性,从而帮助癌细胞从治疗中幸存;但另一方面,这些癌细胞同时还出现了自我牺牲的抑制过程,通过将细胞周期停滞,阻碍自身的增殖。
这两个分别起到促癌与抑癌效果的过程,都是在miR-125b的调控下,通过参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不同部分而实现的。
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利他主义的基础:抑制自身生长,而增强相邻细胞增强抵抗化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