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一般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快递走了10天还没到,而是打了十几通电话,却接不通一个人工客服。”这并非夸张的修辞,相信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多数消费者都曾有过这样糟心的经历和体验。日前,一篇题为《AI客服快把人逼疯了!》的媒体报道被广泛传播,引发不小的共鸣和讨论。
不论是线上的购物平台还是热线电话,选择“客服”频道,第一时间应答你的永远都是AI客服。情绪稳定、发音标准、语调轻快,让你轻松脑补和颜悦色、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微笑。不过,如此微笑太过“假面”,因为回答总是答非所问、“鸡同鸭讲”,你口干舌燥说半天,它依旧不慌不忙询问你:“我没有听清,您可以再说一遍吗?”
你要找人工客服?不好意思,这比让AI客服听懂“人话”难度还要高。你连续多次要求“人工客服”“转人工”,遭遇的要么是AI式完全标准化的应答,要不就是显示“您前面还有xx人在排队”,反正是气你没商量。于是乎,在社交和一些知识共享平台上,关于快速找到人工客服的帖子竟然也成为热度帖。而所谓的“用魔法打败魔法”,也不过是消费者强忍不悦耐心等待,或者“一惊一乍”式关键词触发特别响应。
人们当然不反对AI客服,反对的是“只有AI客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智能客服的大量使用以及对人工客服的替代是大势所趋。仅以网购规模数据为例,据统计,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现达8.84亿人,仅今年上半年的网络零售额就超过7万亿元。而在10年前,全年的网络零售额才破2万亿元,网络用户数破3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和零售额的大幅增长背后,是买家和卖家间海量增长的交互和对话需求。人工客服的使用,不仅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而且在响应的速度,尤其是在一些程序性的问题上,确实比人工客服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