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日本或面临“再失去十年”局面 - 生态圈 - 企业投稿 - 亿席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投稿 » 生态圈 » 正文

专家警告:日本或面临“再失去十年”局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10 22:56: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亿席商务网  浏览次数:121
核心提示:据日本《每日新闻》10月5日报道,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陷入增长停滞、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时期,外界将其称为“失去的三十年”。众多专家就为什么出现“失去的三十年”各抒己见,巴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也发表了其独到见解,他担心日本将“再失去十年”。在他看来,一个

据日本《每日新闻》10月5日报道,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陷入增长停滞、企业竞争力低下的时期,外界将其称为“失去的三十年”。众多专家就为什么出现“失去的三十年”各抒己见,巴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也发表了其独到见解,他担心日本将“再失去十年”。在他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提高了在职人口的社会保险缴费标准。

这位思路敏捷的经济学家在接受采访时一开口就说:“在我看来,过去30年的经济低迷不是什么增长战略就能解决的问题。”

报道称,自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IT革命实现了互联网的普及,世界面貌为之一变。河野据此分析,中等收入阶层已经解体。“信息可以在瞬间实现跨境移动。这使得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可以将工厂和产能放在中国、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同时在国内进行远程管理。”按照河野的说法,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是发达国家内部曾经忙碌在生产一线的中等收入劳动者失去了工作。

这种影响也波及非制造业。河野说:“我以前上班的银行原本在窗口、存款业务等方面安排了大量人手,但数字化转型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就是说在这些行业同样没有了中等收入阶层的位置。

报道称,即便是想跳槽,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技能也很难得到待遇优厚的工作。这样一来,原本收入尚可的失业者纷纷从事起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作。因全球化加剧了竞争的日本企业经营者们开始推动低薪岗位的非正规就业,通过削减成本确保短期利益。河野说:“在席卷世界的IT革命中,日本新出现的且实现持续扩张的仅有充分使用低工资非正规劳动者的商业模式。”

河野指出,这一时期应当对那些丢掉工作的中等收入阶层实施技能培训。也就是说,今天岸田文雄政府提出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劳动者的再学习”如果能够早开始30年就好了。他说:“遗憾的是,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当时都没能对那些转而从事低收入工作的人提供支持,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非正规就业人口。”

报道称,在岸田政府的经济政策中,河野最为忧虑的就要数被视为标杆政策的“异次元的少子化对策”了。虽然一年3.5万亿日元(约合230亿美元)的财政拨款从哪里来还不知道,但是通过提高社会保险缴费标准挤出1万亿日元的方案已经出现。

“他们好像完全没有从小泉纯一郎政府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他所说的“失败”是怎么回事?河野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社会中的中等收入阶层不断萎缩,而政治进一步加速了这种恶性循环。始作俑者就是小泉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我在任期间不会提高消费税。”小泉在首相任内不断重复这句话,为了充实社保的财政来源,他要求提高在职人员的社保缴费标准。河野认为:“增税难以获得舆论的支持,所以小泉首相选择从政治阻力最小的方面入手弥补财政来源的不足。”

报道称,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1989年时日本的非正规劳动者占比仅为19.1%,到了2022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6.9%。可以说在河野看来,当时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相当于诱使企业更多地雇用非正规劳动者。

新冠疫情前的2017到2019年间,即便日本已经成为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社会,但个人消费并没有增长。在河野看来这是因为很多人的生活缺少保障。他说:“非正规就业者担心一旦经济陷入萧条,自己就会被当成调节阀失去工作,当然不会积极消费。即便工资有所增长,他们也会选择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日本经济停滞的最大原因。”(编译/刘林)



 

  以上是“专家警告:日本或面临“再失去十年”局面”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亿席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网站首页 | xml | top资讯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