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压力,带着“总裁团”,德国总理为何坚持访华?
朔尔茨在非常时期访华,不仅责任重大,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北京,开启了就任以来的首次访华行程。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此访也是新冠疫情全面暴发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趟在非同寻常的气氛中展开的访问,距离朔尔茨的前任默克尔最后一次访华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时间。在此期间,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不断冲击着经济全球化并试图改变国际关系的一些基本构造,德国也组成了新的三党联合政府并正围绕“默克尔的对外政策遗产”进行激烈辩论。朔尔茨在德国国内政治、欧洲地区形势以及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非常时期访华,不仅责任重大,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德国总理朔尔茨启程访华。图/视觉中国
压力首先来自于德国政府内部和舆论场。在朔尔茨访华前夕,执掌外交部和经济部的绿党在“减少对华依赖”“限制对华交往”等问题上密集发声,并在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问题上设置障碍、横加阻拦,另一个参与执政的自民党在一些问题上也随声附和。在长达三年的正常交往受限、德国民意被逐渐带偏的背景下,德国国内舆论对于朔尔茨访华的疑虑也不小。作为政府当家人的朔尔茨要坚持平衡务实的对华政策立场,确保他的中国之旅不仅能够成行还要能产出成果,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股压力来自于欧盟内部和大西洋彼岸。欧盟为了实现“参与大国博弈”的目标,不仅要体现对华政策的一致性还试图展现更强硬的姿态,尽管内部没有达成共识,但各种声音难免说三道四,认为朔尔茨访华的背景、时机和议程“脱离了欧盟的协调轨道”。近来法国对德国的不满情绪也延伸到对华政策上,对朔尔茨此访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