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议孔子诞辰调整为教师节,需平衡好“尊孔”与“尊师”
▲孔子雕像,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每年三月的“两会”,已经成为全民共赴的“春天之约”。3月7日,53名政协委员共同向大会提交“关于将教师节调整改设于孔诞日(9月28日)的提案”,消息一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节日调整,无疑是一件严肃的事。1985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迄今为止已实施三十多年,调整教师节日期不可轻率。因此,调整教师节日期,要充分考虑其内涵的合理性、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意义的充分性。
从内涵看,教师节设立的初衷,便是要弘扬“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奉行良好传统之一。
而孔子不仅仅是代表中华教育文化的符号,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无论是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学思想,还是其培养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将儒家文化在全国各地传播等事迹,孔子都称得上中国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同时,“尊师重教”这一思想最早出自《礼记·学记》,而《礼记》本身就是儒家经典之一。因此,将教师节时间点修改为孔子诞辰,从起源与寓意上来说并无不妥。
从实践性来看,教师节时间定在9月10日,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