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射电望远镜塌了,外媒关注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
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多项基于天眼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上,其中一篇关于快速射电暴(FRB)的论文,日前被《自然》认可为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法新社12月15日报道称,本月初美国阿雷西博(Arecibo)望远镜发生坍塌后,中国天眼成为世界射电天文学领域内“唯一重要的仪器”。明年起,FAST将面向国际天文学家开放使用,彰显中国成为全球科研中心的愿景。
法新社15日报道称,中国将向世界开放FAST
上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FAST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同时宣布FAST将从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
FAST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告诉法新社,FAST科学委员会目标即是让望远镜变得越来越向国际开放。
一名澳大利亚的物理学家感叹,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科研中心,与北美和西欧处于同一水平。并且,中国的科研人员也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先进,有创造力,有组织力。
2021年,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之眼”
11月4日,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天眼FAST的运行情况及最新科学成果。
国家天文台表示,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一年已经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近日,FAST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