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的就是最近像蒸笼一样高热潮湿的天气。进入大暑节气,未来一周全国从南至北超过16省市区将出现35℃以上高温。这一轮高温呈现出范围广、耐力久、热度高的特点,伴随连日来的多雨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居高不下,户外设备也饱受“上蒸下煮”之苦。如果没有全方位的防护,长期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设备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
夏季较长时间的强降水天气,导致了电缆沟长期潮湿、积水。高温高湿的空气从底板间隙进入环网柜,当设备内温度下降,水汽过饱和,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水形成露珠,埋下凝露隐患;高温高湿天气,端子及线夹本身还会由于发热导致“出汗” 凝露。金属裸露点和设备元器件锈蚀,将导致短路、跳闸故障。眼下正是各地供电公司夏季防凝露排查治理的高峰期。
根据乾盾科技上周的治理反馈,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环网柜在高温高湿天气都面临设备内大环境潮湿、二次小室和DTU接线端子裸露锈蚀、二次小室和DTU顶部凝露产生明水滴落等显著问题,需要通过针对性方案逐一解决,以防治凝露及其导致的短路、跳闸等相关隐患。目前各供电公司普遍采用的是“3+1”无源化防凝露阻锈综合治理方案。
何为“3+1”:
其中的“3”是防凝露体系3款产品——
采用BBS防凝露气密封堵组料应用于设备底板,实现区划隔离;
采用DFC防凝露棉板安装于设备顶板,实现顶板无明水滴落;
采用PSC可剥离端子密封胶对裸露端子、线头实现本体防护。
其中的“1”是阻锈产品即ARB阻锈魔盒。
1
面临问题:环网柜内凝露,设备内大环境潮湿
解决方案:防凝露流动密封技术
现场情况:电缆沟长期潮湿、积水,缺乏有效防潮措施,潮气源源不断地上升进入到环网柜内部形成凝露,同时使带电金属裸露点发生锈蚀,进而引发短路、跳闸。
解决措施:采用防凝露流动密封技术,首先利用BBS底板密封组料的液体流动性,对平面进行密封;液体材料沉浸于各个缝隙和孔洞之中,而后涨发、凝胶,同时利用其膨胀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在纵向形成密封体系,从而实现“气密性”密封效果,隔绝电缆工井潮气进入环网柜内。
面临问题:二次小室、DTU顶部凝露产生明水滴落
解决方案:防凝露疏导技术
现场情况:箱体顶部产生凝露,缺乏有效的疏导措施,凝露聚集形成大片水滴滴落在设备元器件表面,进而引发短路、跳闸。
解决措施:采用防凝露疏导技术,DFC隔露棉材料由高吸水、高锁水能力棉状物质组成,利用材料具有的良好吸水性、锁水性、耐潮性及耐久性,防止顶部产生凝露。
面临问题:二次小室、DTU接线端子裸露锈蚀
解决方案:防凝露本体防护技术
现场情况:在梅雨季节及回南天,端子及线夹本身会由于发热导致“出汗” 凝露,形成的凝露会使金属裸露点发生腐蚀。
解决措施:采用防凝露本体防护技术,利用PSC端子密封胶材料良好的绝缘性、疏水性、耐水性、耐污性、阻燃性及易剥离的特点,对设备外壳缝隙孔洞封堵及端子排裸露端子表面进行防水保护,保护重要带电裸露部位。
面临问题:设备内狭小空间接线端子等金属锈蚀
解决方案:分子级空间阻锈技术
现场情况:柜体内部空间狭小,元器件裸露部位接触空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锈蚀。
解决措施:采用分子级空间阻锈技术,在相对密闭空间安装ARB阻锈魔盒,阻锈粒子扩散在空气中,通过电荷的螯合吸附作用形成分子膜附着在生锈金属表面,有效阻止金属锈蚀。
各供电公司7月份施工的防治凝露工程陆续验收,在后续监测中均表现良好,设备顶板和内壁干燥无明水,端子及线夹干燥无“出汗”现象,设备内湿度控制在合格范围内,凝露锈蚀带来的短路、跳闸问题得到控制。
三伏天进入中伏,未来高温高湿天气还将继续一段时间。加强排查,为设备打造安全的运行环境,针对性解决高温高湿天气带来的凝露锈蚀隐患,是当前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期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维护电气设备夏季安全稳定运行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乾盾科技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的“新材料”创新为核心,以国家电网建设为依托,拥有自主品牌、科研专利及技术产品,将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变为现实,形成了“无源化设备防凝露阻锈”立体防护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欢迎来电咨询
合作热线:王先生 13588988878(微信同号)季先生 15395770122(微信同号)